闸,一个村庄的廉政“图腾”
稿源    时间:2017-02-09 15:33

  清风观澜

  □何童

  走进衡水市桃城区北苏闸村闸文化展览馆,会看到一个矗立在四根石柱上的“闸”字形状的柜子。柜子里装的是1965年至今,北苏闸村的各种账目、会议记录,共计275卷。这些档案有些已经泛黄,但在村民心中却无比神圣。

  一道“闸”,把财管住,也把心管住。

  1963年8月,海河流域南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北苏闸村也未能幸免。洪水过后,一个消息在村子里引起不小的议论——村里的账簿被冲走了。

  当时,北苏闸村并不富裕,但没了账簿,这家底儿就搞不清了。更重要的是,账簿丢失动摇了干部群众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任凭会计再怎么说两袖清风,没了账目作凭证,也不能让大家信服。

  大水过后,村里掀起了兴修水利的高潮。这时,一个叫安双山的小伙子引起人们的注意。安双山人很聪明,又勤劳踏实,是当村干部的好材料。1965年,他被任命为村大队长。

  重任在肩,安双山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闸”字。在第一次班子会上,他提出要建立一道“闸”,一道管住村集体财物的“闸”,一道可以赢得村民信任的“闸”。安双山的提议得到了村干部一致同意,新担任会计的苏双振更是举双手赞成。

  从那以后,苏双振成了账本的贴身保镖,睡觉时压在枕头下,外出时带在身上。账目多了,苏双振就用布袋子装上,放在家里的大衣柜里锁好。

  对苏双振的布袋子,安双山有句评价——这其实是一个保险箱,不光保住了村里的家底,还保住了村干部的清白,保住了老百姓的信任。

  仅仅有一个好会计还不够,安双山把眼睛放在建立“石闸”上面,他要在村里建立起一系列硬如磐石的规章制度,以此作为北苏闸村稳定发展的基石。

  从1965年开始,北苏闸村开始实行财务公开,每个季度,会计把账目抄在一张大红纸上,谁有疑问都可以找会计问个明白,会计如果说不明白,这笔钱只能自己出。上世纪90年代后,现代化办公设备逐渐普及,在保留原有账目张榜制度的基础上,北苏闸村又推出了“36本账”的新举措,每年把账目复印36份,发到36个村民代表手里,再由村民代表交给村民传阅,村民发现问题,都可以向会计质询。

  财务管理有了“闸”,干部可以清清白白,群众可以清清楚楚;规章制度有了“闸”,陋习可以连根拔起,新规可以蔚然成风。在建设这两座“闸”的过程中,北苏闸村的老百姓心里的“闸”也树立起来了,他们不仅用“闸”来衡量村干部,同时也衡量自己。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