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乡亲们把他装在心里
——村民眼中的王新法
稿源    时间:2017-03-03 10:11

  □记者白云

  [发自湖南薛家村]

  3月2日,是王新法去世的第八天。

  从武汉特意赶回薛家村为王新法送行的村民田凯,还没有回去上班。1日,他专门借了一辆车去给王新法上坟,2日,他又在王新法生前的住所来回转,就想看看。“他把生命都留给了村里,我服他。”

  薛家村有309户村民,随便敲开一户的门打听关于王新法的情况,总会有人走出来拉着你的手,眼泪汪汪地说,这么好的人,走得太突然。

  村民们说的,大多是指甲盖大的小事儿,但一桩桩一件件,每件事他们都记在心上。因为,没有人像他那样,没有私心,想的都是村里人。

  他吃得差穿得差,好的都给了村民

  62岁的村民曾德平到山河圆墓地,来回一趟在山路上要走两个多小时。这么远,他也来,跪在坟前说一句:“老兄弟,你走好啊。”

  “你说不出他一点不好来。”曾德平说,王新法的女儿给王新法买过两个治颈椎病的枕头,王新法听说曾德平颈椎不好,就专门送去一个。

  2016年10月,王新法被评为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领了2000元奖金。他都分给了村里的贫困户,差个零头,他还自掏腰包添了点。

  2017年1月,他领回获评感动常德十大人物奖金1万元,马上就买了修桥的水泥。

  全村人都知道,王新法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山修路时,只带一壶水、俩馒头。连2014年除夕,他还修了半天上山路。那天,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亲眼看见他就着冷水吞凉馒头。

  在村里人的记忆里,王新法永远穿着迷彩服和雨靴,一年四季。这些衣服,没有一件是花钱买的,不是他女婿谭锐在部队上穿过的,就是战友淘汰下来给他的。

  可村里从修好的主路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的辅路,全部是他拿的钱。山河圆墓地要绿化,他一下子掏出12.5万元。2017年春节他没回家,还特意到镇上买了一堆节能灯泡,拎着袋子挨家挨户给特困户装上,为的是让老百姓过个亮堂年。

  他不是舍不得花钱,他只是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

  他是一个外地人,却改变了村里的一些老习俗

  最近几天,到山河圆墓地给王新法点灯祭拜的村民一直都不少。有一点很让人意外:装供果的塑料袋等垃圾,谁拜祭完了,谁主动带走,一个不留。

  参加过王新法葬礼的石门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胡红霞说,下葬那天,几千号人带来各种祭品,都有包装,但人们下山以后,山河圆墓地却干干净净,一点垃圾都没有。“当时太震撼了,这种素质竟然体现在深山小村的村民身上!也让人一下子明白,为什么村民这么留恋他。”

  过去,当地村民办葬礼,富裕点的要放价值上万元的鞭炮,再普通的人家这一项也要开销几千元。平时关系好的乡邻,不带一二百元的鞭炮到葬礼上去放,都觉得过意不去。是王新法通过公墓改造,推行殡葬改革,逐步动员村民放弃了原来的老习惯。

  这回,在王新法的葬礼上,按照他的意愿,整个薛家村安安静静,没有一声鞭炮响。倒是邻村听说消息,自发为他点响了鞭炮。这几天去坟上祭拜的村民络绎不绝,也没有一个带鞭炮的。

  村委会主任贺顺勇说,虽然自家小卖部这几年鞭炮销量直线下滑,但他对这种改变“举双手支持”。“原来光鞭炮的开销就够把一家拉入贫困,但为了面子和习俗,谁也不敢改变。王新法一个外地人,做到了。”

  按当地的传统风俗,人去世了,要砍两米来长的大树,做成18节组装的又厚又重的棺材下葬。王新法认为,这样不仅破坏植被,而且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找人抬都难。为此,他请木匠打了3口薄棺材,两棵树就能做一口,要在村里推广。但谁也没想到,王新法带走了其中的一口。

  曾德平说,2015年春节他和王新法到村民家中拜年时,开玩笑地说,“咱们是拜了个空手年。”那是第一年,村里拜年不用拿东西。这样的新风,也是王新法带来的。

  以前,薛家村的礼钱很重,孩子出生、满月要办酒,结婚、考学要办酒,起房拆屋也要办酒,随礼钱至少也得一二百,光过年亲戚走动就得几千块,一年才挣多少。大家都觉得累,可别人都这样,也停不下来。

  又是王新法,倡议只在三个大日子随礼,生大孩、结婚、去世。大家听他的,负担因此大大减轻。

  险活累活他先上,全村都跟着干

  薛家村修路,需要炸山,每次炸药爆破后的排险,王新法都要第一个上。“很危险的,要用长钢钎去捅松动的岩石,弄不好会要人命的。”贺顺勇回忆,每次,王新法都是第一个上,谁也抢不过他。

  其实,刚到薛家村,王新法一个人上山干活,村里并没有人认可他。但随着王新法给村里干的事越来越多,什么报酬也不拿,还老往村里垫钱,村民们才感动得跟着扛锨上山。

  王新法修桥期间借住在村民白芳梅家。白芳梅记得,王新法借宿了十二天半,屋里的灯天天亮到后半夜。王新法不是看图纸,就是找村民代表商量出工,第二天雷打不动地6点之前起床干活。“一百斤一袋的水泥,扛起来就走,这可是60多岁的人了。”

  2016年,薛家村全村义务出工2400多个,修了5座桥,30多公里的路,没请一个工人。也是在这一年,这个村摘掉了贫困帽子,迈入湖南省文明乡村队列。

  但王新法,却永远地躺在了山顶。

  家住薛家村后湾片区的村民申大玉,本来一直等着王新法到后湾来。她家住村公路的北侧,跟路隔着一条小河。每年3月到9月小河涨水,骑摩托车回家的她就得把车放到河对面的邻居家,踩着只有20厘米宽的木头摇摇晃晃走过去。“过年时我还问他,什么时候修桥铺路修到后湾,他说过年就开工。可过了年,他说没就没了……”

  王新法生前,没能实现对申大玉的诺言,但他实现了自己来到这个山村时说的话:留下来,和村里一起脱贫。

  王新法走后,申大玉夫妻结伴走了三个多小时,上山为他送行。他们在路边采了一束野花,放在了他的墓前。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