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隆兴寺
稿源    时间:2017-03-17 09:53

隆兴寺

隆兴寺倒坐观音

  □康志刚

  河北有三宝: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当然,也有说四宝的,就是加上赵州的大石桥。自小,我就知道这个不知流传了多少代的俗语,就知道家乡正定有个全国闻名的大菩萨,有个隆兴寺。正定人不说隆兴寺,叫它“大佛寺”,可见,那尊大菩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是隆兴寺,让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神圣与庄严。而那尊千手千眼铜铸大菩萨,又让我领略了什么是高大与伟岸。

  小时候,我们村里人平时最大的愿望,不是去遥不可及的北京,而是能去一趟正定城。我们村到县城只有十五公里,但那个连自行车都是奢侈品的年代,能去趟县城可是一件大事儿,尤其是我们小孩子。而去大佛寺,一睹那尊大菩萨的尊容与风采,更是人们心中最大的向往。回来的人,不免要向人炫耀一番,一点不亚于去北京见到了天安门。

  我第一次游隆兴寺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邻居家小伙伴骑着借来的自行车,瞒着家里大人去的。门票五分钱,记得门口有卖冰棍的,也是五分钱。因为票价低廉,里面游人如织。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了那尊大菩萨,果然高大雄伟,气势不凡,我们都被深深震撼了。当时还可以沿着陡峭的木制楼梯一层层向上攀爬,近距离地观赏大佛的各个部位,直到大佛的顶部。

  在大悲阁上往东眺望,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逶迤苍黄似巨龙的土城墙。寺内除了红墙黛瓦或红墙琉璃瓦的殿阁,就是众多苍翠蓊郁的松柏。是隆兴寺,让我平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神圣与庄严。而那尊千手千眼铜铸大菩萨,又让我领略了什么是高大与伟岸。

  不知道是正定这方土地本身就有灵性,让她成为了佛教圣地,还是大佛的落成,才使这里有了灵性,毫无疑问的是,地灵则人杰,正定历史上名人辈出。

  隆兴寺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所建的龙腾苑,隋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更名为龙兴寺。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是隆兴寺历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宋太祖赵匡胤征战河东后驻跸正定,他来到城西由唐代高僧自觉禅师创建的大悲寺礼佛时,听到这样的消息:寺内原供奉的铜铸大悲菩萨,曾遭受数次劫难,先是后汉时契丹犯界,后来则是历史上所说的“三武灭佛”和后周世宗的毁佛铸钱。赵匡胤是崇尚佛教的,闻听此言后又是惋惜又是愤慨。这时,寺僧又对他说了“遇显即毁,迢宋即兴”的谶言,遂敕令于城内龙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并建大悲宝阁。自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开始动工,至开宝八年(975年)落成,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称隆兴寺。不知道是正定这方土地本身就有灵性,让她成为了佛教圣地,还是大佛的落成,才使这里有了灵性,毫无疑问的是,地灵则人杰,正定历史上名人辈出,南越王赵佗、三国常胜将军赵子龙等,都是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杰出人物。

  隆兴寺总占地面积8.25万平方米,坐北面南。寺前迎门有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经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遗址)和弥陀殿等。寺院东侧的方丈院、雨花堂、养性斋,是隆兴寺的附属建筑,原为主持和尚与僧徒们居住的场所。

  隆兴寺乃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巡幸驻跸。他们拈香礼佛,祈求国泰民安之后,还题诗书匾,刻碑立石,那时的隆兴寺是个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梵音袅袅的佛教圣地。

  新中国成立后,隆兴寺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保护。自1953年成立专门文物保管机构至今,国家屡拨巨款对寺院进行修葺和扩建,使得千年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1961年由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隆兴寺,不得不说说其中的“九绝”。

  隆兴寺没有山门,正定民间有“寺大山门远,山门在河南”的说法。因此,寺门前只有由绿色琉璃砖瓦砌成的双龙照壁,照壁前后两壁心均为菱形绿琉璃浮雕,前作牡丹图,后为二龙戏珠。牡丹花开富贵,鲜亮夺目,那戏珠的二龙更是活灵活现,越看越像真的,就觉得这寺院不一般。这是隆兴寺第一绝。

  穿过大觉六师殿遗址,便是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的摩尼殿,它是隆兴寺之二绝。它的绝妙之处在于建筑的布局形制奇特,平面呈“十”字形。正方形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不仅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而且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殿脊、飞檐曲线自然流畅,观之令人赏心悦目;那微翘的四角,如振翅欲飞的大鸟,极具动感与美感。摩尼殿被誉为宋代“营造法式”之典范。

  曾数次来正定考察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看到摩尼殿的建筑格局后,禁不住拍案叫绝,惊叹“只在宋画里见过”“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精美的构造,让我们高兴到发狂”。其后在他的著述和教学中将摩尼殿作为实物罕见实例,列入《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永载中国建筑史册。

  摩尼殿内正中须弥台上,有五尊金装异彩的佛像,中央是释迦牟尼说法坐像,左侧站着弟子迦叶,右侧站着弟子阿难。这三尊佛像都是宋代原塑,弥足珍贵。在坐像两旁以璎珞宝珠、飞天彩带为装饰的文殊、普贤两尊佛像是明代补塑的,造型也同样美观大方。

  在隆兴寺九绝中,最美的要数那尊倒坐观音了,“问观音何以倒坐,叹世人不肯回头”,因观音菩萨有“众生普度不完,誓不回头”的誓言,而事实上,芸芸众生是永远无法度完的,故只能倒坐了。倒坐观音位于摩尼殿后面五彩泥塑悬山中间,头戴金光闪闪的宝冠,身披五彩缤纷的璎珞,面庞端庄秀丽,神态优雅安详。那智慧深邃又含笑的眼神微微向下俯视,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望去她都和你对视,都能感受到她普度众生的慈爱与洞察人间善恶的光芒。

  鲁迅先生非常欣赏这尊佛像,称其是“把神人化”了,誉之为“东方美神”。如今在北京鲁迅旧居的书桌上,依然摆放着当年他在北京一家照相馆购买的倒坐观音的照片。作家铁凝在她的《正定三日》里,对倒坐观音的形态也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述:“她那微微俯视的身姿,双手扶膝,一脚踏莲,一脚踞起,端庄中又含几分活泼的体态,她那安然聪慧的目光,生动秀丽的脸庞,无不令人感受着母性光辉的照耀……”总之,她的庄严令人畏而起敬;她的美丽又令人恭而不亵。

  据说这尊倒坐观音像,出自明成化年间鹿泉一位民间雕塑师之手,其原型是当地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这自然就让佛像有了人的神韵。这些年,我每逢陪同文友来这里游览,大家都对这尊佛像啧啧称赞。也许,由这尊佛像,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佛教,还有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吧。一切艺术皆来源于生活,也在这里得到印证。

  位于摩尼殿北面的戒坛是隆兴寺第四绝。它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四面均出檐三层,坛内置有双面铜佛一尊,南为阿弥陀佛,北为药师佛,均为明弘治六年(1493年)铸造。这戒坛的绝妙之处便是这尊造型精美的双面佛,无论你站在前面或后面,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一尊双面佛。这戒坛主要是僧侣传法受戒的场所,也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

  第五绝就是慈氏阁。慈氏阁坐落于大悲阁东南侧,坐东面西与转轮藏阁相对,属北宋二层楼阁式建筑。慈氏阁的建筑也很有特点,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单体结构,以及局部的装饰,都把我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慈氏阁内那尊约七米高的弥勒菩萨雕像,是北宋时用一根木头雕刻而成的,俗称“木佛”。“弥勒”的梵语是一个很常见的姓氏,译为“慈氏”,所以人们称其为“慈氏菩萨”。

  转轮藏阁是第六绝,位于大悲阁西侧。其单檐歇山顶二层楼阁,采用了大弯梁和插柱造的手法,保留着鲜明的宋代特点,有极高的科学价值。阁内上层置放一直径七米的八角形木制转轮藏,上层罩金装木雕佛三尊。“转轮藏”即为“转动的藏经橱”,取“法轮常转”之意。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到正定游览,观瞻之后感叹道:“一部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在正定。”到了河北不游正定,是一种遗憾,而到正定不看大佛,更是一种遗憾。

  下面,该说说那尊被称作“河北一宝”的铜铸大佛了,这是隆兴寺第七绝。也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古老的古代铜铸佛像,更是正定的象征与骄傲!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到正定游览,观瞻之后感叹道:“一部千年文化史、千年佛教史在正定。”到了河北不游正定,是一种遗憾,而到正定不看大佛,更是一种遗憾。说大佛,得先说说大悲阁。大悲阁位于寺院中部,又名观音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历代均有修葺。那尊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就立于阁内正中高高的佛台上。大悲阁五檐三层,高33米,原与东西两侧的御书楼、集庆阁相连,民国初年坍塌,1944年重修时拆掉了两侧楼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又重修恢复原貌。佛像高约22米,有42臂,其中40只手,分别执日、月、星、辰、裳带、香花、宝剑、宝镜、金刚杵等法器。这样高大的铜造佛像,却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优美,表情端庄恬静,温和慈祥,实不多见。其实,说大佛有“千手千眼”,只是个象征,意谓“佛法无边”。

  据记载,这大佛是经赵匡胤三次审阅图样后,才开始浇铸的。第一段铸莲花台座,第二段铸至膝部,第三段铸至肚脐,第四段铸至胸部,第五段铸至腋下,第六段铸至肩部,第七段铸到头顶。据当地传说,当铸至大佛脖颈时,因塑像太高铜水提到顶部时就凝固了,工匠们无可奈何只得停下来。这时,来了位白胡子老人。看老人气度不凡,大家便向他讨教。老人笑笑说,“我已是土屯到脖子的人了,能有什么好办法呢?”说完后,便飘然离去。对呀,土屯脖子,聪明的工匠们顿时茅塞顿开,于是筑起了二十多米高的土堆,在上面架锅炼铜,难题得以解决,铜筑大佛昂然挺立于正定大地上。这土堆一直延伸到了城东三里之处,后来,就有了三里屯村。传说毕竟是传说,但这种“屯土增高,分节铸造”的技法,体现了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与智慧。

  余下的二绝,都是与书法有关的碑刻。

  首先是龙藏寺碑。隆兴寺内共有古碑四十余通,以隋朝的龙藏寺碑最为著名,有“隋碑第一”之美称。碑文为张公礼所撰。此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年),也就是和建寺同一年。但有人说刻碑比建寺还要早。龙藏寺碑对研究汉隶至唐楷过渡时的书法艺术和字体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康有为称其“此六朝集成之碑”。此碑继承了北朝碑刻的险峻、严整的风骨,又保持了南朝圆润、秀丽的气韵,形成了笔法遒劲、精练,结构方正、疏朗、瘦硬、简洁的独特风格。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正定工作时,高度重视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和历史地位,并要求有关部门妥善保护。

  其次,就是康熙、乾隆碑亭。大悲阁前方东西两侧各有一亭,亭内各有一座高大宏伟的龟驮石碑。东为康熙御碑亭,西为乾隆御碑亭,碑亭均为黄琉璃瓦顶、重檐歇山式,彰显着皇家之气派,让我们在百年后的今天,也能一览两位皇帝的笔墨风韵。

  除了这九绝,还有摩尼殿后面那两棵“龙凤槐”,历经一千六百多年风雨岁月依然枝繁叶茂,而且枝杈相拥,根脉相连,好似一对相恋了千年依然不舍不弃的恋人,令人称奇。相传,这里也有一个类似“孔雀东南飞”般凄美动人的爱情传说。历代文人墨客吟诵赞美隆兴寺的诗篇不胜枚举,它们是绽放在中国文化百花园里一朵朵芬芳吐艳的奇葩。

  隆兴寺作为正定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铸就了正定人独有的性格与精神。正定人正是以这样的精气神,创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奇,走向属于她的辉煌……

  千百年来,正定人和大佛相依为伴,大佛也护佑着这一方百姓。因此,正定人对隆兴寺和大佛心怀感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悲阁落架重修时,我的恩师、著名作家贾大山先生特意撰写了一篇《募捐启》,副标题注明“实用散文”。他平时从不主动给刊物稿子,却特意把我叫到他家里,嘱托我将该文刊发在我当时供职的《当代人》杂志上。在这篇《募捐启》中,他号召社会上有识之士,为重修大悲阁献一份爱心。他在文中这样写道:“乐善好施,中华美德;桑梓有事,惟民是赖。吁请全县父老,各界人士,以及国内同乡,海外侨胞,悉发胜心,共襄斯举……”其赤子情怀,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让我动容。

  正定因隆兴寺而闻名,隆兴寺又以大佛扬名四海。正定自古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称。如果把它们比作一串璀璨华美的项链,那么隆兴寺无疑就是上面那颗最耀眼的明珠。除了文物价值与建筑艺术,隆兴寺作为正定古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铸就了正定人独有的性格与精神——勤奋进取中,不乏节制与淡定;聪明精干中,又极富包容和忠勇;既豪爽侠义,也温和敦厚……正定人正是以这样的精气神,创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传奇,走向属于她的辉煌……

  本版图片均为武英伟摄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