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营村修路记
稿源    时间:2017-04-28 08:22

为了修建“户户通”,八里营村民男女老少齐上阵。省交通厅驻八里营村工作组供图

  □记者董立龙

  阅读提示

  要想富,先修路。承德隆化县韩家店乡八里营村去年修了三次路。

  第一次是段田间小路,5.2公里,耗时3个月;第二次是村庄街道,也是5公里,用时1个月;第三次是村内胡同,总长度超过5公里,但只用了10天。

  第一次修路时,有村民躺在施工机器前面不让通过;第二次修路时,村民抱着肩膀在一旁指指点点;第三次,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没请施工队,自己搞定了。

  在燕山深处的这个偏僻山村,围绕脱贫修路,扶贫工作组与村民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1修条田间小路,村民倒地阻拦

  4月上旬的八里营村,田野里还见不到绿意,而走进村民家中,窗台上的各种花卉,几乎把每一户都装扮得春意盎然。

  八里营,因为村子距离乡镇八里(4公里)而得名。路,对于这个燕山深处的偏僻山村而言,意义格外不同。

  因为地处滦河东岸且地势较低,以前每逢雨天,村民不出村就能“看海”。村民说,因为路不好,不但出行难,进来也不易。甚至雨天亲戚来串门,连村子都进不来,得带上雨鞋去村口接。

  要想富,先修路。省交通厅驻八里营村工作组谋划,帮扶这个拥有1720人的大村的第一步,就从村子的路开始。

  可是,第一次修路刚开工就卡了壳。

  2016年4月里的那天,村东田地里纵贯南北的田间路工程进展不下去了。

  “今天别想从这修过去,除非你们开车从我身上轧过去!”距离现场还很远,工作组组长孙有才就听到了争吵声。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位上了岁数的村民带着家人,逼停了正在修筑路基的施工车辆。老人声音很大:“你们修这么宽的路基,又不给我补地,想看着我们饿死吗?”

  施工方负责人和老人解释,对方非但听不进去,还干脆躺在了地上。

  孙有才上前一打听,才明白了其中原委:施工方计划将路修到3.5米宽,而这位老人只赞成修到3米宽,不愿意自家承包地被多占去几分。

  村民间的意见不统一,在工程开始前就已经显现了。矛盾的焦点,就在于路的宽度,该修3米还是3.5米?

  村主任孔凡明等人主张修到3.5米,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方便会车。

  村民眼中,这条路还会成为村子联系乡镇的主干道,因为通过这条路去乡里赶集、办事,比走东边山脚下的步滦线要近很多。

  持反对意见的村民,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修3.5米宽,自家的土地会被多占。

  往车前一躺,持反对意见者就此占了上风。田间路最终采取了3米宽的方案。

  也因为这一躺,工程断断续续修了3个月才完成,远远超出了工期。

  实际上,类似的事情,很多驻村工作组都遭遇过,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乡村两级干部更是司空见惯。

  韩家店乡乡长杨青利就遇到过这样的事:辖区内某村商议安路灯,核算下来每户每年需缴纳120元电费。结果立刻有村民跳出来反对:“门前装上这些电灯,晚上睡觉不刺眼睛呀,凭什么还得让我们交电费?”

  这样的问题,有人把其归结为农民的素质问题。而在工作组看来,问题绝非如此简单。怎样才能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2修筑村庄街道,村民抱膀旁观

  村外的路,磕磕绊绊修完了。村里的主街道硬化项目,还能开展下去吗?

  2016年8月中旬,施工队进村了。

  考虑到之前遇到的情况,施工前,村干部和工作组就忙活起来,他们要说服村民把杂物清理掉。

  “大嫂子,把柴垛搬了吧,虽说现在没补偿,回头我们想法把您门口也给硬化了!”工作组给临街村民作出承诺。

  这一次,没有人再出面阻工。不过让工作组感到困惑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施工队忙忙碌碌,村民却抱着肩膀,在一边指指点点。

  “村民们为什么会是这个态度?”孙有才和他们聊天。村民告诉他,他们很多人都参与建设过北京奥运会的工程,施工队干的这点活自己也能干,而且质量绝对不会比外人干得差。

  本来造福于村民的事,何以让村民成了旁观者?

  进一步了解,原来,目前由财政出资在农村实施的各种工程项目,均采取“闭环模式”来操作,即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施工、验收等各环节,均由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来完成。在此过程中不仅村民没法参与,乡村两级干部也只能做些外围工作。

  这样的制度设计,旨在规避基层干部出现腐败问题,但将群众完全排除在外,势必导致他们对村集体公共事务和公共工程的观望。

  与此同时,工作组在另一项工作中也遇到了阻力。韩家店乡谋划了有机水稻等四项扶贫产业。其中,在唐家店村一带发展了中药材套种1000多亩,带动145户群众稳定脱贫。当地谋划着将这一产业进一步推广。

  为落实这项扶贫产业项目,工作组和村干部一起,开始号召村民在玉米地套种柴胡。然而,会也开了,种子也发了,就是不见农民动手。

  孙有才为此感到疑惑:“这又咋的了?”一位村民告诉他:“柴胡这种药材,多长在山上干旱的阳坡,八里营村土地湿涝,种下去只长秧子不长根,两年才长成根火柴棍儿,老百姓从哪要效益?”

  一番话点醒工作组,大家意识到,农民群众是最讲求实际的,而脱贫攻坚必须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工作组和村干部商量后认为,八里营村的脱贫工作,一定要尊重规律、尊重老百姓的智慧,把群众调动起来,共同改变山村面貌。

  3硬化村内胡同,村民全员上阵

  村内主干道硬化了,大大小小的胡同还是一片泥泞。工作组和村里商量,想在村内搞个“户户通”,即家家门前都通上水泥路。

  听到这个,村干部举双手赞成,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也是一致同意。

  但“钱从哪来”成了难题。据估算,村内大小胡同算下来有四五十条,长度加起来超过5公里。按照前两段道路的花费,完成这项工程少说也得100万元。村集体没钱,上级财政没列这一项,又不能从村民手里收钱,好事眼看要泡汤。

  “我们负责筹集水泥,能不能由村民自己负责施工?”工作组试探着问。

  经过和村民大半年的磨合,工作组心里已经有底:水泥260元一吨,完成胡同硬化需要400吨才10多万元,有把握筹集到。村民外出打工多干过工程,以其技术水平修修门前路绰绰有余。更重要的是,群众改变村庄环境的愿望迫切。

  第三次修路要干出个样来。孙有才和村干部共同设计出一套制度:小胡同的路修不修,由村民自愿申请;怎么修,邻里间自行协商;开工后,自己施工;路的质量,自己负责。路基修好后,村里验收发料;路面修好后,村里验收并返还150元的质量押金。

  虽然村民们说没意见,但工作组心里还是没底儿。

  2016年10月1日,第一车水泥运过来了。

  眼前发生的一幕让工作组感到有些“震惊”:八里营村变成了一个大工地。20多台小搅拌机昼夜不停地响着,100多台农用车从村里排到了东边山脚下,往返运送水泥、沙子。

  孔凡明等村干部也没有想到,这些向胡同里延伸的水泥路,竟然让村民发生了这么大改变。

  胡同里修路,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了,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来了,回不来的,就寄钱给邻居雇工来修。

  村里规划,小胡同的路基设计为2.5米宽,多了不给供料。很多农户自己掏钱买料,也要把门前四五米宽的道路全部硬化。

  水泥路面修完后,需要一段时间凝固。有一天,孙有才发现,怕踩了尚未凝固的路面,有老人竟然翻墙进出家门。

  那些天,怕出安全事故,孙有才夹着个大手电,和村干部一道在现场指挥。他说,他忽然意识到,脱贫致富,最重要的是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的主人。

  他说,完善基础设施之后,下一步,要让农民群众把这种干劲使到发展扶贫产业上去。

  而东边山脚下的两个养殖场,滦河畔的那处度假村和矿泉水厂,已经为八里营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战场。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