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稿源    时间:2017-05-16 09:35

  □记者张伟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洋淀的苇绿荷红、鱼肥蟹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创造出别具风情的乡土文化。安新县把立足挖掘乡土文化,打造亮点,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心,不断让农村文化生活美起来。

  雄安新区的设立,让乡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4月28日上午,安新县北国江南礼堂内翰墨飘香,端村镇端村农民书画展正在这里举行。120幅作品中,九成来自端村的农民,绝大多数画作取材于白洋淀的民俗风情。

  在展厅中间,几张拼接在一起的桌子上,一幅8米长卷引人注目。72岁的赵景华是这幅《百里白洋》作品的创作者。这幅用了两年时间绘制的长卷,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50年代白洋淀的民俗风光,破冰捞鱼、打苇子、办喜事、夹河泥,一幅幅画面让参观者啧啧称赞。观展的安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卫光称这幅画为“白洋淀的清明上河图”。

  “正是因为端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取材于淀区生活的画作才更能打动人。”马卫光说,端村自古为水陆码头,是旅游文化胜地。举办此次展览,就是为了大力鼓励这种原创的本土文化作品。他们还选送该村优秀作品,到保定、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参展,部分精品还被博物馆收藏。

  目前,端村仅高水平的书画人才就有六七十人,书画爱好者不下几百人。

  挖掘乡土文化,围绕白洋淀民俗风情推陈出新,是安新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突出亮点。

  地处县城的安新镇西里街村有着悠久的民间花会传统,新区的设立让文艺骨干们有了新干劲。78岁的梁德林是编导老师,他创作的几十个快板剧深受大家喜爱:有根据孙犁《荷花淀》创编的同名快板剧,有反映孝道的《好媳妇》……

  “以前,我们这里演活报剧、山东快书、喜剧、相声,现在新区设立,有了更好的条件和舞台。”65岁的赵小仙一登上村里的大舞台,就兴奋起来。她动作优美,身姿一点不输年轻人。

  “每逢节假日,县里的文化展演准少不了我们西里街歌舞说唱团的参与,每次俺们的节目占三分之一还多呢。”67岁的白玉芳自豪地说,她们还曾经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许荷英同台演出。

  安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田坤英介绍,该县深挖本土文化,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该县编制了白洋淀系列文化丛书,创作了舞台剧《雁翎队组曲》和话剧《大淀》,这些作品诠释了“勤奋坚韧、厚德包容、开放创新”的新时期白洋淀精神。

  乡土文化让农村生活美了起来。安新县加快推进乡村文化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各村绘制文化墙1300多处,各乡镇建成了96个新农村书屋,组建了群众性文化团体86个,成为引导农民崇尚美德、践行善美的重要阵地。

  “水乡民俗风情里有挖不完的艺术宝藏,我要画出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爱上白洋淀。”看过端村书画展的安新县第二中学学生解天放说,这是她看过的最打动心灵的展览。随行的一位美术老师说,组织学生参观本土原生态文化创作,从中汲取艺术养分,是传承白洋淀文化的最好方式。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