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丰碑——正定《龙藏寺碑》考察记
稿源 河北日报    时间:2017-09-15 11:27

《龙藏寺碑》局部

《龙藏寺碑》拓片

《龙藏寺碑》碑亭

 

  □老城

  你若是到了正定,就会想起来很多正定的别称或者相关联的地名——镇州、真定、恒山等。这些都与正定有关,可是,再有关联也响亮不过常山,《三国演义》里常常听到赵云说“常山赵子龙是也”。

  走进古城正定,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历史的遗存。颜真卿的《祭侄稿》主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常山太守颜杲卿与其子颜季明为抵抗安禄山叛乱,双双惨遭杀害,其英魂不朽于史册。《祭侄稿》于书学史上也有重重的一笔,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正定古城不仅现代化建设发展迅猛,亦珍视和保护古城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佛寺修缮整洁,古代遗迹保存完好。在康乾御碑亭之右,有个小亭子,一方不起眼的石碑安详处于其中,这就是闻名古今中外的《龙藏寺碑》。

  一

  上承分隶,并凝聚多种碑的优点,下开唐代书法楷则。既无北魏的寒俭之风,又非唐碑的全失隶意,字体结构朴拙,用笔忱挚,给人以古拙幽深之感。它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书学递嬗的甬道。这一作用,仿佛千钧一发,也像是一根独木桥。换句话说,《龙藏寺碑》古意尚存,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历代书法家包括康有为珍视研究此碑的原因所在。

  《龙藏寺碑》全称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立碑与建造龙藏寺同年。碑通高3.15米,宽0.9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据光绪元年(1875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586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与《祀三公山碑》所不同的是,碑文鸿篇巨制,仅仅碑阳就有1446个字。

  金石学鼻祖欧阳修第一次将《龙藏寺碑》纳入研究的范畴,“字画遒劲”的定评显示了欧阳公的学识修养,也成了无可争议的开山之作,为后人研究此碑所沿袭。其后明朝的都穆、顾炎武,清朝的钱大昕、杨守敬、包世臣诸位金石学大师无不对《龙藏寺碑》赞誉有加,并且考证严肃,立论有据。然而,将此碑无可置疑地推向艺术顶峰的,是金石学集大成者康有为。他在金石学巨作《广艺舟双楫》中有单立《取隋》一章,多次提到此碑,其中一段云: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闿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惟有《龙藏》。《龙藏》统合分隶……安静浑穆,骨鲠不减曲江,而风度端凝,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上承分隶,并凝聚多种碑的优点,下开唐代书法楷则。既无北魏的寒俭之风,又非唐碑的全失隶意,字体结构朴拙,用笔忱挚,给人以古拙幽深之感。它是从魏晋南北朝至唐,书学递嬗的甬道。这一作用,仿佛千钧一发,也像是一根独木桥。换句话说,《龙藏寺碑》古意尚存,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历代书法家包括康有为珍视研究此碑的原因所在。

  二

  《龙藏寺碑》是在中国书法文化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里程碑,也几乎是命悬一线的经典之作。如果说魏太傅钟繇带有隶书笔法的书法开楷书之先河,那么,《龙藏寺碑》则是完全去除隶书笔法而保留隶书笔意的楷书之典范。

  中国书法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地缘文化的浸染,时代的演进,无不得以展现。隋的统一,虽然享国不长,却给国民带来了休养生息的局面。南北朝长期分裂混战,民不聊生。维护国家的统一,最为重要。在隋朝,尤其是开皇年间,开明进取。隋文帝所开的广通渠(又称富民渠)对汉代漕渠进行疏浚——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利用汉朝开凿留下的漕渠,命令宇文恺率水工开渠,在渭水之南,傍南山而东,到潼关衔接黄河。

  统一的帝国,南北隔阂得以沟通,不仅仅是水系的疏通,也构成了南北书法文化的融合。中国书法文化,古代书体曾经有几十种之多。经几千年的大浪淘沙,至今被公认的约略五种书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秦代前后,大体是大小篆书体盛行,到汉代,隶书成熟并到达顶峰。从文字学上说,这一书体的伟大功绩,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受其恩泽,即中国文字的现代化进程,其字法的构成,不必是专门学家,也可以辨识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从书法文化发展角度看,隶书的重要性更为关键。大体是,隶书开始裂变:从隶书产生了草隶;而另一支,则从带隶书意味或者笔法的如鼻祖钟繇楷书,发展到唐代颜柳楷书的顶峰。

  《龙藏寺碑》是在中国书法文化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里程碑,也几乎是命悬一线的经典之作。如果说魏太傅钟繇带有隶书笔法的书法开楷书之先河,那么,《龙藏寺碑》则是完全去除隶书笔法而保留隶书笔意的楷书之典范。

  书法文化的南北沟通,也仿佛大水的汹涌。从书风看《龙藏寺碑》,遒劲中不失温柔圆润融通;结体中宫紧密又不失疏朗明快;笔法严格又活泼灵动;章法严密整齐又自然天成。南北朝分裂时期,南朝禁碑而帖学相对大盛,即书法承继以习帖为主要方式;北朝多以魏碑等碑刻为趋向,笔画由隶书的燕尾标志,转化为外方内圆,更多地掺入了少数民族对汉字的理解。《龙藏寺碑》不失时机地耸立在了世间,成了既有碑学的遒劲,又有帖学的圆融的里程碑,体现了书法文化大融合的面貌,岂不是珍宝?

  三

  《龙藏寺碑》所展现的书法融合的文化风貌,被历史所推崇。如康有为所言:非独为隋碑第一也。它的意思是说此碑也是整个书法文化史的独秀,极言此碑的重要。

  经济建设发展,文化建设也必然有所体现。碑文记载:“金城王孝仙奉敕劝奖州人一万,共造此寺。”这个寺庙,就是大佛寺。正定县隆兴寺,别名大佛寺,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龙藏寺碑》除了是书法文化的里程碑外,也是文化建设的史证。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

  我多次拜谒大佛寺,恋恋不舍《龙藏寺碑》。最早此碑在寺院里裸露,饱经风雨。现在早已建造了碑亭,做了必要的修缮保护,令人欣慰。古代对此碑的研究、考证,为今人对它的认识,提供了学术支持。也为发扬光大书法文化,奠定了基础。新近正定学者鉴印出版了专门研究此碑的编著之作,将最早的拓片复印,这为发扬光大此碑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清晰的版本。又编辑了历代考证的大部分资料,考证补全了碑的全文并释文,还重刻了它临写的全文,工程之巨,可想而知,令人敬佩。

  燕赵大地书法文化多有建树,司马迁《史记》云,“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白话的意思是:“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涿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之语“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来看,最初中国文字的产生,极有可能与黄帝都邑的涿鹿有着密切的关系。

  《龙藏寺碑》所展现的书法融合的文化风貌,被历史所推崇。如康有为所言:非独为隋碑第一也。它的意思是说此碑也是整个书法文化史的独秀,极言此碑的重要。

  四

  碑刻离我们很遥远,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经历风霜雨雪的侵蚀,却傲然述说着人文历史,记载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又有独特的地缘文化特征。那一首首劳动者的歌,那一番生命的特殊体验与执着,比起碑文的文字内容,更让人感动。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来表述书法文化状态的变迁也很贴切。古代书法,几乎是贵胄的专属。被称之为经典的法帖,大都是王公贵族之间的候病问安的函札往返,或如兰亭的雅集称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小学开大楷课,人人都得从描红开始,或临或摹,自是全国青少年共通的情怀。毛笔在宣纸上行走,可以有不同形态的变化,神奇而自豪。领受中国书法文化的恩泽,浸染中国艺术精神,无疑是精神面貌铸造的一部分。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再次将书法列入教育范畴。在逐步实践中,全面展开中小学书法教育,利国利民,让人振奋。

  从书法的法度角度看,一般俗称大楷的书法课程,大都选择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或柳体楷书。在公认的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中,论笔画的不苟,结体的不可动摇,当属颜柳,也是楷书的峰巅之作。然而,艺术的融通与灵动,欧赵不可小觑。尤其欧阳询,入唐已经年迈,其主要书法活动自在隋。

  《龙藏寺碑》在楷书中,是为成熟楷书的最初面貌。后来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多少都有《龙藏寺碑》的影子,可谓一脉相承。流传于世的《龙藏寺碑》拓本,有张之洞、翁方纲、杨守敬题签的宋拓本最佳,可参照。

  碑刻离我们很遥远,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经历风霜雨雪的侵蚀,却傲然述说着人文历史,记载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又有独特的地缘文化特征。那一首首劳动者的歌,那一番生命的特殊体验与执着,比起碑文的文字内容,更让人感动。虽然丰碑多已漫漶,经过认真考察,透过层层迷雾,终究得到了清晰的画面。那是实物的历史,那是文化的传承,那也是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见证,更是书法历史上不朽而壮丽的诗篇。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