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人数创新高”是可喜变化
稿源 河北日报    时间:2016-09-07 15:01

  □张博

  为了给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提供更多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北大今年进一步加大执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筑梦计划”的力度,并且在“博雅计划”、自主招生以及高考录取中对农村地区考生进行政策倾斜,一大批“寒门”学子脱颖而出。据悉,今年北大总共迎来4380名来自全国各地及数十个国家的本科新生。其中,农村学生共700余名,为近年最多。同时,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北大继续提供“绿色通道”入学。(据《京华时报》9月4日报道)

  “只有走过书山,才能走出大山。”十年寒窗苦,换来一纸北大通知书,这对于农村学子及其家庭而言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自明的。尽管有人质疑,招生政策向农村倾斜,对于其他地区的考生并不公平;尽管有人认为,相对于人口基数比例,700余名农村学生其实并不多。但在笔者看来,北大出台相关政策给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打开更多实现梦想的窗口,实在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保持社会活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个体改变命运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这一看法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北大招生向某一特定人群倾斜,公平吗?乍一看似乎并不公平。但实际上,对“寒门”学子适当地进行“照顾”,不仅不违背公平原则,还指向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公平——“补偿性正义”。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单纯地从课堂到课堂,更牵扯到许多复杂的社会现实;教育政策的出台,从来都不只是教育规则体系的建立,更要能够安顿规则背后的社会关注,回应公众诉求。我们必须承认,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不平衡。让一个每天走几十里山路、午餐吃白水泡米饭的农村孩子,与一个有条件延请名师做家教、用各种APP辅导功课的城市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竞争,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承认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公平底线,也考量一些群体身上的历史与现实重担,这才是真正的公平、真正的善政。

  早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曾表示:“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而在2014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又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今年北大录取农村学生人数创新高,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也释放出一个愈发明确的信号——更多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将向“寒门”学子倾斜。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徜徉在未名湖畔、清华荷塘,相信不仅仅是他们拥抱了人生的春天,整个社会也会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