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剑”突击队:扬眉剑出鞘
稿源    时间:2017-05-11 11:00

“天剑”队员正在进行穿越低桩网训练。崔晗黄波摄

领队张华(左起第五)带领“天剑”突击队队员在颁奖仪式上捧回奖杯。河北武警总队供图

“天剑”队员练习穿越火圈。

河北武警总队供图

“天剑”队员在进行扛原木训练。崔晗黄波摄

  □记者白云通讯员高达

  [阅读提示]

  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他们的平均身高只有173厘米,他们中体重最轻的只有60公斤。

  他们却在5月4日于约旦落幕的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中,硬生生从17个国家32支队伍中捧到了总冠军奖杯!在7项科目比赛中,7名参赛队员共拿到了3个单项第一,1个单项第二,1个单项第三。

  他们是河北武警总队“天剑”突击队的特战队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特种兵。

  5月6日,他们从约旦回国的飞机刚刚在北京降落,笔者就赶到现场,对七勇士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独家采访。

  [人物名片]

  “天剑”七剑

  李闯:共产党员,1984年11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河北安平人。2012年11月被武警河北总队评为“十大训练标兵”。2014年被评为第七届“燕赵武警十佳卫士”。2016年5月带领6名队员代表武警部队赴约旦参加第八届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取得两个团体科目冠军和一个科目亚军的优异成绩。2016年11月带队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比武,取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何格:共产党员,1992年出生,2009年12月入伍,贵州盘县人。先后被评为武警总部“全军优秀人才二等奖”“反恐中级人才”,两次被评为河北武警总队“军事训练十大标兵”,第七届“燕赵武警十佳卫士”。2016年5月参加第八届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并取得单人科目亚军。2016年11月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比武,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突击专业第二名。

  秦宏峰:共产党员,1991年4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河南焦作人。2015年武警部队第二届特勤分队比武竞赛团体第一名。2016年5月参加第八届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与队友取得两个团体科目冠军。2016年11月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比武,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侦察专业第七名。

  支金龙:共产党员,1992年7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贵州盘县人。2015年参加武警河北总队特战分队干部骨干比武竞赛荣获突击专业第一名。2016年5月参加第八届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与队友取得两个团体科目冠军。2016年11月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比武,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突击专业第五名。2017年被评为第九届“燕赵武警十佳卫士”。

  朱峰:共产党员,1994年9月出生,2011年12月入伍,山东枣庄人。2016年11月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比武,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突击专业第二名。

  侯旭波:共产党员,1994年10月出生,2012年12月入伍,甘肃陇南人。2016年11月参加武警部队首届“巅峰”比武,取得团体第二名,个人突击狙击专业第六名。

  王军强:共产党员,1995年5月出生,2012年12月入伍,甘肃陇西人。

  真实版“士兵突击”

  当与“天剑”突击队员面对面时,第一个感觉是——黑,特别黑。

  这是多年特战训练中,太阳的馈赠。

  5月4日,约旦阿卜杜拉国王特战训练中心。

  毒辣辣的太阳下,当河北武警总队“天剑”突击队队员秦宏峰和4名队友抬着超过75公斤重的“人质”奔袭了最后1000米冲过终点后,他们忍不住扔下头盔抱在一起,大喊起来。

  这是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全部7项科目的最后一项,名曰“国王挑战”,是约旦国王亲自设置的比赛科目,也是这场国际特种兵顶级赛事中最难的一项。

  根据赛事规定,每个参赛小组由7人组成,每个项目要派5人上场。而在“国王挑战”这项比赛中,每个队员都被发给24发子弹,每一发子弹对应一个得分点,任何一个靶位都没有多余的子弹,每脱靶一发,总成绩加时5分钟。最终,5名队员打完子弹后,还要抬着“受伤的人质”穿越重重障碍冲到终点,累计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

  尽管在前面的6项比赛中,来自中国河北的“天剑”突击队已经拿到了两个第一、一个第二、一个第三,但是这最后一项的成绩要乘以3,计入总成绩。

  事关总冠军,气氛更紧张。

  比赛一开始就要负重奔袭数公里的山路。

  约旦当天的气温,已经接近40摄氏度,队员们个个身穿8公斤重的防弹衣,手枪、步枪、头盔等各种装备挂满全身,共负重15公斤。

  队员支金龙只记得汗水顺着头盔的边角一直流下来,直渗到护目镜里,“眼睛火辣辣的,睁不开”。而队员朱峰印象最深的是,虽然穿着厚厚的军靴,但每一次抬脚都会感觉更凉快些,“一踩地就烫脚”。即使冲到了补水站,他们也不敢多喝水,因为运动量太大,“喝多了会吐”。

  紧张的气氛,一直传递到场外。

  在外围观战的队员王军强记得,当时自己能听得清每一次心脏跳动,却不敢伸手擦汗:在第一场“背水一战”科目速滑时,为了尽快下到地面给队友腾出时间,他的双手被绳子勒掉了一层皮。当时,他请队友给手上浇凉水止痛,坚持着比完科目。

  赛场上,在新兵连就把5公里越野跑进了17分钟的支金龙,组织队友们尽量不拉开距离,“加油,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

  跑完将近10公里的规定行程并完成射击后,参赛选手还要闭气通过注满水的管道。奔跑后的急促喘息,让闭气变得越发困难,但对队员何格来说,这远不是他遇到的最困难的场面。

  作为特战队员,何格第一次参加魔鬼周训练,就是连续4天的高负荷奔袭。

  “负重30公斤,4天下来跑了480公里。后腰被背包磨烂,脚底被鞋子磨烂,大腿被裤子磨烂,血痂把裤子、背心、袜子都粘在肉上,撕都撕不下来……”何格说,比这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教官一直在旁边“不怀好意地攻心”——你们身后就是收容车,谁举手马上可以上车休息,回去就可以洗热水澡、吃小炒,舒舒服服躺床上睡觉……

  士兵突击,在我们是一部经典军旅剧,在他们,却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就是士兵的荣誉。在国际比武场上,更是如此。

  虽然在“国王挑战”中,又是来自中国河北的“天剑”突击队顺利冲过终点,但由于规则特殊,直到4日晚上的颁奖典礼前,没有人知道冠军花落谁家,来自17个国家的32支参赛队伍,都只能站在颁奖台前静静地等待宣布结果。

  悬念持续到了最后一秒。

  “此次,中国武警派出了两支突击队参赛,宣布总冠军的裁判在念出China后停顿了几秒钟。”秦宏峰说,当时,自己的心跳好像都空了好几拍。

  “Sky Sword(天剑)!”当裁判终于揭开谜底的那一刻,“天剑”队员们顿时大吼起来。

  没有天生的特种兵

  载誉归来,“天剑”队员很平静。

  终于看见了中餐,连吃了一个多星期榨菜、方便面的小伙子们每个人扒拉了两大盘。

  和7位队员面谈一遍下来,笔者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手骨节比同龄人粗大很多,几乎所有的手关节都有一层厚茧。

  这,是长期不间断训练留给他们的“烙印”,也是他们最骄傲最可信赖的“资本”之一。

  5月1日的比赛科目“死亡奔跑”中,5名选手要击中290米以外的5个直径20厘米的靶子和5个直径10厘米的靶子,要用的,却是一把陌生的狙击枪。

  拿着这把“百米校零”的大家伙,第一个上场的侯旭波,要在最短时间内用测距仪重新校准。因为此次“天剑”派出的7名突击队员中,只有侯旭波一人是狙击手,而7个科目中,有5个科目涉及狙击项。

  “我调好马上击发,命中,起身迅速告诉后面的队员如何使用。要快,因为时间也是算成绩的。”最终,10个狙击目标,全队命中8个,在所有的参赛队伍中,“天剑”在这一项的得分最高。

  没有天生的特种兵。侯旭波这种快速反应的硬功夫,竟是靠平时绣十字绣、在枪管上叠放弹壳练稳定性,一点一点磨出来的。“最多的时候,我端的枪管上可以叠7个子弹壳。”

  狙击是一项高精度的射击,连狙击手的心跳和呼吸都会影响枪支晃动导致击发不准。

  静要静下去,快要快起来!因为这次比武,不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狭路相逢快者胜。

  不但右手快、准,左手也得练出这个水平。

  何格的左右手虎口,和石头一样,摁都摁不动,手心的老茧也一个顶一个的硬。这是每天数千次拔枪“肉磨铁”留下的烙印,“只有让肌肉形成记忆,才会拔出枪就到射击位置,端稳击发。”

  当初,何格之所以能加入“天剑”突击队,是因为他对自己进行了超常规训练:部队每天6:15出操,而何格5时就起床跑一个5公里回来,然后再跟上大部队完成3公里的出操;晚上点完名后,他会再来一个2公里,加2小时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的“套餐”。

  为了让食指在扣动扳机时更快,每天跑步中,他的双手各自端在腰间,两手食指各做900个扣动扳机的动作,从未间断。

  既然是特种兵比武,那就少不了斗智斗勇。7人小组,每个项目只能派出5人,怎么合理利用规则、派出最合适的队员组合上场,也是队长李闯必须考虑的问题。2016年,在约旦第八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中,他就是队长,那一次,他们获得了两个团体项目第一名。这回,他又带队拿回了总冠军。

  李闯是队里唯一的80后,也是体重最轻的。单凭外形,你很难把他和特种兵联系到一起。

  据战友透露,李闯刚入伍时,因身材瘦小,体能一般,第一次5公里长跑,成绩全队倒数第一。

  从那以后,李闯每天挺举25公斤重的弹药箱,翻动200公斤重的轮胎,负重15公斤跑10公里。为了增强下肢力量,他每天走路、跑步甚至吃饭,小腿上都要捆着沙袋。别人训练端枪时挂钢盔,他用更重的石头拴在枪管上。为提高据枪稳定性,他用1米多长的绳子系上近8公斤重的水泥砖。为提高专注力和耐心,他用缝衣针穿大米,一穿就是半米长……

  最终,这个跑过倒数第一的小个子成了带兵的“兵王”。

  没有团队,哪来的奖杯

  5月6日,返回国内的“天剑”队员,在北京一处训练场休整。到了晚餐时间,队员们准备下楼去吃饭,电梯门要关的时候,朱峰伸手挡住,“支金龙还没来呢。”

  他们习惯了,一起行动。

  这次的特种兵比武,只有一个单人项目不计入总冠军成绩,其余7项全部是团队科目,比赛规则要求,所有的队员都要完成比赛科目,以最后一人到终点计时。

  其实,很多外国选手体型比“天剑”们要大上一号,但在最讲求团队协作的“抬假人”科目上,外国突击队员却没有“天剑”走得快走得稳。因为“天剑”是这样安排的:四个人抬,一个人背着所有人的枪在后面推。这,就是团队。

  尽管比赛早就结束了,可讲起抬着假人冲刺终点时的情景,侯旭波还会下意识地“嘿、嘿、嘿”地小声喊着号子。这,也是团队。

  在“国王挑战”中,谁体力较好,就会主动跑到小组最后,在上坡时推战友一把。看到前方有补给,会快跑几步去把水瓶子拧开,逐一浇到战友身上降温。钻过5米长的注水管道,擅长游泳的何格最后一个通过,在管道这头逐个推队友一把——比赛接近尾声,每个人都精疲力尽,这一把可能也就多出1秒,但团队却能离冠军更近。这些细节在战术布置时并没有安排。

  这,还是团队。

  本届比赛,在“无路可逃”科目中第一次增加了现场医疗救助。秦宏峰龇龇牙:“平时没练过,可把我们难坏了。”比赛前一晚才得知这一环节,几位队员争着当那名要被扎的“人质”,最终,秦宏峰因胳膊上的血管粗而“胜出”。

  比赛中,为了赶时间,队员们争着去拧输液器的开关,愣是把已经扎到秦宏峰血管的针头给带了出来。秦宏峰捂着流血的胳膊喊,“快点,还有一次机会,再来!”

  但现实生活中,这些突击队员和我们一样也是凡人,定力再好,也不能总是用满脑子去做一件事。有时候,必须有所取舍。

  支金龙在参赛前,就面临一次重大选择——集训还是备考。今年6月总队将组织一场考试,通过者将有机会去读军校,进而有机会提干。支金龙获得了参考机会。何况,他已经参加过上一届国际特种兵比武,也拿到了相应的名次。犹豫再三,他还是决定集训参赛,“去上学是我个人的事儿,去比赛是团队的事儿。”就这样,支金龙带着复习资料参加集训、再赴约旦,又带着复习资料和奖杯一起回到祖国。

  回来后他说,这回心里踏实了,真要赶紧看书复习了。

  “天剑”赢回来的奖杯很漂亮,是一个金灿灿的武士头盔。

  何格说,回到队里,要把奖杯给一起集训的队友看。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们7人参赛小组,是从80人的预选队员到25人的种子选手,不断考核、淘汰、筛选来的,那些未能如愿的兄弟,一直帮队友备子弹、竖靶子,为入选的队友当梯子,却没一个人抱怨。

  这,才是团队。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