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黑龙港流域“一穷二白”的平原农业村,仅用两三年时间便跻身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省首个美丽乡村3A级景区,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2000多元跃升至2016年的1.5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让馆陶县寿东村由省级贫困村蝶变为闻名全国的粮画小镇。在这里,记者的采访被一个个“第一”所填满
□记者赵晓清刘剑英【发自馆陶县】
麦收时节,冀南原野一片金黄,披上丰收颜色的馆陶县寿东村美不胜收。
由省级贫困村蝶变为闻名全国的粮画小镇、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两三年时间里发生的巨变,让我们的采访被一个个精彩故事所填满。
第一个办粮画体验馆的农妇
沿着林荫夹道的进村路,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村民院落,就是大门旁悬挂着“1号粮画体验馆”标牌的师献巧家。
客厅一角,师献巧正埋头创作粮画“骏马图”,手旁六七个小碟里分别盛放着不同颜色的粮食,她小心翼翼地将一粒粒粮食粘在一尺见方的画板上,五彩杂粮绘成奔腾的骏马雏形。
“粮画就是把防腐处理后的五谷杂粮,用特制胶水固定在画板上,一幅画需用几种甚至三四十种粮食,经过粘、贴、拼、雕等十几道程序才能完成。”师献巧娓娓道来,“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都能用粮画来表现,而且作品不褪色、不脱落,能保存几十年呢。”
33岁的师献巧是寿东村第一个办起粮画体验馆的村民。2014年初,馆陶县开始在寿东村打造粮画小镇,号召村民学习粮画技艺。丈夫外出打工,自己在家照看两个小孩和因病卧床的婆婆的师献巧,第一个报了名,到县城海增粮艺公司学习粮画制作,“守着家能作画挣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就想试试!”
让她没想到的是,生活由此改变。学成归来的师献巧,办起了全村第一个粮画体验馆。随着粮画小镇声名鹊起,游客纷至沓来,粮画销路越来越好,慕名上门、网上预订的客户不断,一幅画卖到了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师献巧戴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一下子就摘掉了。
“前几年,一年到头都不敢添件新衣裳,现在手头松快了,眼也高了,可不愿凑合着随便买衣裳了!”美滋滋的师献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家乡巨变和自己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想不到的是不久就收到了回信,信中鼓励她继续努力,发家致富,造福乡村。
现在,寿东及周边村庄从事粮画制作的农户达300多家,昔日围着锅台转的留守妇女,经过学习变身粮画师,靠创作粮画户均增收2万余元。师献巧也有了新目标,她指着院子西侧的空地告诉我们,准备建5间新房做粮画工作室和体验室,争取今年9月竣工,“自打去年入了党,我就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带着大家一起干,一起致富。”
第一个入村的粮艺公司
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又回到农村,海增粮艺公司董事长张海增忆及当初到寿东村落户时的勉强,有些不好意思。
毕业于山东美院的张海增,2008年开始粮画创作,几年打拼,攻克了粮食防腐和粘贴等难题,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公司在馆陶县城租用的四间门市已不能满足需要,便求助馆陶县县委书记谢继炯,希望能在县城买块地皮,结果被引到了寿东村。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好不容易到了县城,又要回到农村,真是不情愿。特别是第一次到寿东村,看到道路坑洼、环境脏乱的状况,当时心就凉了半截。”
碍于县委书记的面子,张海增勉强答应了。2014年4月,张海增以每亩3万元价格,将寿东村村口占地16亩的一个大坑买下来,准备建粮画基地。“当时觉得亏了也就几十万元,边建边看吧。”
事实上,给寿东村引入海增粮艺公司,是馆陶县打造全县首个特色小镇的关键一环。“寿东村是平原农业村缺山少水没产业,美丽乡村建设从哪儿入手?左思右想,县里决定为村庄植入粮画这个特色产业,产业、文化、旅游同步推进。”邯郸市政协副主席、馆陶县县委书记谢继炯说。
2014年3月,从引入海增粮艺公司、治理环境脏乱差入手,馆陶县开始热火朝天地打造粮画小镇。随着街道、房屋改造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工程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免费装修、减免房租,吸引着麦秆画、漆画、葫芦画等手工画户驻村经营,游客从无到有,纷至沓来。
2015年9月,总投资400多万元的粮画基地建成,随后的“十一”黄金周,游客多得连粮画展示馆、儿童体验馆的门都挤坏了,每天净收入超过3万元。
目前,海增粮艺公司在全国开设了门店22家、发展代理商18家,去年产值超过900万元,小粮艺真的做成了大产业。
全省第一个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寿东村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是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自2013年开展此项评选活动以来,河北省第一个入选的村庄。此后,寿东村又率先成为全省首个美丽乡村3A级景区。
漫步村中,街巷干净整洁,墙上粮画栩栩如生,清澈的河水在街边小渠潺潺流淌。“河水是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经过生物污泥过滤工艺净化后,水质达到了国家标准。”承担村里污水净化工作的北京智慧乡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介绍。
“对于寿东村来说,真是平地起宏图。一穷二白的省级贫困村,放在四年前,谁敢想今天的变化呀!”2001年起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付仁向记者感叹道,2013年人均收入才2000多元,村里只有两家卖日用品和副食品的小门店,如今,仅粮画体验坊、咖啡馆、微电影院等就有30多处,手工画经营户40多家。
村庄变景区,村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致富路。
6月7日下午2时多,胡同深处的“蒸蒸铁骨”农家乐,6桌吃过午餐的客人都走了,店主陈张凯夫妇没顾上收拾,挤在桌子一角开始吃午饭。这处装修古朴的农家乐,是他们2015年借了4万元利用自家住房改造的,当年就挣了几万元,不但回了本,还脱了贫。
小院旁,一幢两层小楼主体已经落成。“那是新建的客栈,8间房,打算10月初开张。”说到建客栈所需的40万元,陈张凯笑道,“这回没借,自个儿投的。”
188户、713人的寿东村,像陈张凯一样开办农家乐的已有8家。去年,寿东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
“粮画小镇扩容了,不单是寿东村啦!”张付仁说,根据县里统一规划,周边寿南、寿北、法寺村要和寿东村一起打造“一镇四社区”的万人小镇,建设全国粮画和手工画中心,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