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
稿源 河北日报    时间:2017-07-07 11:27

  □新华社记者邹 伟罗争光乌梦达徐 扬

  伟大的民族总能在绝境中浴火重生。

  80年前的炮声,将一个沉睡的民族惊醒。卢沟桥畔气壮山河的抗击,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序幕。

  秉持民族大义,担负救亡重任,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旗帜,引领夺取胜利的正确方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滔滔历史长河,巍巍砥柱中流。

  踏上新的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拼搏奋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前行。

  高擎抗战旗帜挺起民族脊梁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呐喊,随着电波传遍全国,激荡在每一位国人的心头。

  强敌肆虐的漫漫长夜,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次日,中国共产党即发表抗日宣言;同年,陆续派出大批干部赴东北组织抗日斗争;1932年4月,成立还不到半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

  1938年5月,面对甚嚣尘上的“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集中全党智慧,科学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洋洋万言,犹如驱散云翳的旭日,拨开国人心头迷雾,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信心。中华民族振奋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抗战之中。

  从奇袭阳明堡到黄土岭战斗,从百团大战到沁源围困战……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在百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根据地上,牵制和打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逐步成为抗战的有生力量、中坚力量和主力,与正面战场在战略上互相支持,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稻香漫野的刘老庄前,至今传颂着新四军八十二位烈士血战殉国的悲壮;峥嵘险峻的狼牙山巅,永远定格住八路军五位壮士千仞一跃的身影;汹涌咆哮的乌斯浑河,依然回荡着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的高歌……

  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高擎为国为民的火炬,为伟大的抗战精神铸入内核与灵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

  在艰难困苦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缔造空前团结凝聚磅礴力量

  从“八一宣言”力主团结到瓦窑堡会议指引方向,从西安事变秉持大义到皖南事变忍辱负重……抗战期间,尽管几经波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如磐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牢牢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命脉。

  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选择自己的命运,人民也在命运转折中作出历史的选择。

  从共产党身上,人民看到了与国家存亡与共的坚定决心——

  抗日战争,是攸关民族前途命运的殊死战,也是检验当时中国各党派和政治集团的试金石。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全民族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把自己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相连。

  从共产党身上,人民看到了浴火重生的希望——

  当10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千余群众脱险全部牺牲,当一位母亲将至爱的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战场,当500多名青年在左权将军公葬之日当场含泪参军……团结起来、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从此筑起一道日本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长城。

  “共产党组织、动员民众的核心与关键,是激发民众心中潜在的火种。点燃它,这个民族就不会堕落,不会被黑暗吞没,不会被侵略者征服。”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说。

  从共产党身上,人民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1940年,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国考察完重庆,坚持要到延安看看。走遍延河两岸,与共产党人促膝长谈后,他向海内外大声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让陈嘉庚得此结论的,是如许动人的景象:党的领袖与群众挤坐一条板凳拉起家常;八路军战士与陕北农民一起破土开荒;来自各地的进步人士挑灯夜谈、共谋救亡。

  “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形成了大体相近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文化政策,为创建新型国家积累了经验。”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说。

  “从开展全民族抗战到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阶段,80年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只有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说。

  传承抗战精神走向伟大复兴

  纵横吕梁山,奔腾黄河浪。

  2017年6月21日,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兴县蔡家崖村,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烽火当年,葱茏草木之下,曾有烈士的鲜血流淌。

  驻足凝视,习近平动情地说,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青史为鉴,使命如山。

  在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中生长,在共产党人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中升华,在全体中华儿女为梦想拼搏的奋斗中弘扬……向伟大复兴奔去,中国共产党人引领抗战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将中国人民逐梦的道路照亮。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这是走向复兴的中国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1944年9月5日,共产党员张思德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三天后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出席,并发表了那篇广为流传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左权、杨靖宇、赵一曼……正是这种深植灵魂的红色基因,激励共产党人在战争岁月浴血斗争、不畏牺牲。

  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正是这种一脉相承的先进本色,感召共产党人为国强民富呕心沥血、接续向前。

  真正为了人民的政党,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成立96年来,党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告别封建剥削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7亿多人口脱贫……

  成立96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数十人,逐步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450多万个党组织的执政党……

  始终坚持自信自强,这是走向复兴的中国融于血脉的鲜明特质——

  遭受侵略,是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战胜侵略,是因为在逆境中自强。

  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耕地养活超过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到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到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驶向深海……今天的中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从向深度贫困宣战,到向改革“深水区”进发;从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路怎么走”……今天的中国,直面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这是走向复兴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庄严宣示——

  今年春季,全国教科书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七七前夕,国歌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李蓉说,“从教材到国歌,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教育,让下一代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当中。”

  “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代表着一切爱好和平人士的心声。

  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参与全球维和行动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将刻骨铭心的苦难记忆,化作对和平发展的不渝追求,为维护世界和平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岁月的脚步不会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1937年,22岁的焦若愚投身抗日的行列。次年,他担任中共宛平县长。

  2017年,102岁的焦若愚出席中共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中最为年长。

  “别忘了抗战历史,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我们的事业和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位有81年党龄的老党员殷殷叮嘱。

  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责任编辑:刘晓明
  相关链接
 
  更多>>
中央宣传部授予海军南昌舰党委“时代楷模”称号
  更多>>
  更多>>
电影《李保国》武邑展映 真情再现“太行新愚公”感人事迹
[动图解]看了这些第一,你就能感悟吕建江的平凡与伟大!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空天更安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空军向民众展现歼-10特技飞行目击记
习近平: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沙尘+柳絮+飘忽不定 春天 想说爱你爱不容易
临漳无人机飞防解放了种田“老把式”
版权所有  长城网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1312011001  冀ICP备10001396号-1
增值电信业务(呼叫中心业务、短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冀B2-20090343